教育部:97.3%的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满意
来源:科技日报时间:2021-12-24 15:17:30

“学校直报平台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,97.3%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。”在12月21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给出了这样的数据。

“双减”政策已经落地实施一个学期。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.8%,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.1%。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,广告基本绝迹,资本大幅撤离,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,全社会支持和认可“双减”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。可以说,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,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作业更合理,课后服务更丰富,满足个性化需求

“双减”后,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。吕玉刚介绍,各地各校普遍(99%以上)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,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,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“双减”前的46%提高到目前的90%以上。不少地方通过制订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、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,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,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。99.6%的学生家长反映,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。

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,各地各校在课后服务时间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,做好答疑辅导,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、体育、艺术、阅读、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说,学校把课后服务做成课后课程,集中优质资源,最大程度丰富学生选择,拓宽学生成长渠道。在提供课后课程时,他们特别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,并把课后课程质量纳入到学校评教评学体系中。

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,学校做好课业辅导,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“有意思”的学科课程,为学生提供配音、演说家等可选择的“作业超市”,让学生依据自身兴趣,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。还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,采取“集中+个性”辅导答疑相结合的形式,开展“导师制”辅导,学生可以在本年级或者跨年级走班,和“导师”一起探究不懂的、有趣的问题。校长陈立华表示,课业辅导的有效实施,缓解了“双减”之后家长的焦虑,吸引学生学习回归校园。

一线基层教师队伍身上体现了担当和执行力

“双减”之后,也有教师反应,工作时间延长,工作负担加重。

吕玉刚说,很多老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,客观上确实给老师增加了新的负担。广大人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尚的教育情怀,发扬了奉献精神,值得敬佩。

对老师的负担问题,教育部门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不要让老师的负担过重。吕玉刚说,首先,要按照编制把教师补充到位。之后,会依照国家中小学编制标准,以县为单位,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。第二,要积极探索推进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,学校要统筹好三点半前和三点半后老师的工作安排,不必每个老师都整天耗在学校。此外,也要统筹利用社会资源,吸引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工作。

作为基层一线教学团队中的一员,陈立华说,在基层教师队伍身上,也体现了落实国家“双减”政策中的担当和执行力。“我自己觉得还是挺骄傲的。”

“双减”以来,除了落实弹性上下班制度和引入校外资源外,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增加了工会的活动,帮助老师缓解紧张的情绪,也请了一些心理专业机构,为老师们做心理疏导。“解决教师的负担也是为了让老师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,让孩子们学得有趣、学得高兴。”

李志伟也诚恳表示,学校和家长、学生是命运共同体。“大家都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、全面发展,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人责无旁贷的责任。请大家放心,我们一定做好这项工作。”(张盖伦)

关键词: